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,对于孔子更是推崇备至,誉其为“天纵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铎”。古人在入私塾前需先尊拜孔子,表示必以诚挚之心进学求知。成为一名读书人,是所有百姓的高层次追求。
求知之风长盛乃是幸事,然而“非知之难,行之惟难;非行之难,终之斯难”,比求知更难的是将所知所思实践在行动当中。纸上得来终为浅,绝离不开“躬行”二字。正如宋代谢逸诗云:“读书不作儒生酸,跃马西入金城关”,也强调行者更重于知者。脱离了实践的求知无异于蹉跎岁月,在荒芜的生活里画地为牢。
明代前的知行之辩尚各有偏重,直到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,即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“未有知而不行者”“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”,将二者统一起来,可谓石破天惊。
人生在世,无人不有其理想,也无人不知皇天不负有心人的道理,但扪心自问,有多少人做到知行合一?万事开头难,很多人连实践都没有,就已经放弃。就像一个想要创业的人,在得知大部分的创业者都赔得血本无归时,先给自己预设必然走向失败的结局,越想越心惊,越想越胆怯,因此最终掐灭创业的想法,事情还没有开始,就已经结束了。
然而,须知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,机会总是潜伏隐匿,转瞬即逝。有时候,尝试开始远远比自我预设失败的结局要前途光明得多。因此,知行合一教给我们的一条法则就是,不要被过度的“知”绊住手脚,否则就像过去酸腐的书生一样。
除了及时折花不至于落于空想,还有贯彻知行合一的不二法门——“坚持不懈”四个字。带着一颗诚恳的心对待自己的知识,实践于自己的行为,才不至于知行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。知行合一并非一句空泛的口号,并非走个过场的认识和实践,而是深入的磨练与追求最终的实现,讲求“有志者事竟成”,一种圆满的达成。
都说融会贯通学以致用,知行合一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在“用”上。可见,唯有恪守不断认识指导,不断实践的原则,才能达成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。
沙河安全 冀楠